[Book Review] 明天我就不幹了 – Complètement Cramé

Comletement crane_cat_cover_5_1218_2

好久沒有寫書評了,還記得上次認真看書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這次難得有個幾天年假的時間可以休息看書,就去買了這本書名有點聳動的書,雖然書名是這樣寫,不過其實它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說呢。

簡介

我覺得這本書之所以會吸引國外 70 萬名讀者(書商寫的)喜愛的原因,就是在於它的故事很簡單、很小品,而且也是一個常常發生在我們生活週遭的故事。書中的主角安德魯.布雷克是一個企業老闆,約六十歲事業有成,角色設定就是平常人們口中的「成功人士」,在公司經營了幾十年後覺得相當疲乏,沒有多久就決定把公司指定給他信任的秘書然後決定去追尋一些自己想要追尋的東西。於是在好朋友的幫忙之下,他隱藏了自己的身份來到了法國的包維利莊園應徵管家的職位,不過想當然爾,他本身就不是一個管家,要如何在這四個月試用期內好好扮演這個角色還有應付那些莊園裡的人就是這本書主要故事所在了。

感想

這本書真的就是這麼的簡單,沒有什麼太多的舖陳,所有的故事都是繞圍在主角還有其他人物之間的互動上面。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它會讓我想一口氣看完,一次拼到半夜快三點才去睡。

整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個主角的想法,如果今天我是他的話,我敢就這樣不顧一切的拋下一切跑去別的國家當管家嗎?當然不是說一定要當管家,但是我覺得這個想法對我來說衍伸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目的也是什麼呢?難道就是和他一樣汲汲營營一輩子然後在 60 歲的時候突然搞個神穩然後再去思索這個問題嗎?

Oh No ~

當然不要,還記得前幾天看到 Tripnotes – 請用一年讓我輸在起跑線 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華人社會從小就是補習考試,大家都希望你不要輸在起跑點然後提早在好工作上卡位,但是為什麼要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輸在起跑線上,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而不是在操場上計較那幾公分的輸贏而沾沾自喜。

我們的路還很遠,但是革命的槍聲早已響起,而改變,迫在眉睫。

[Book Review] 1坪的奇蹟 – Miracles

Image Credit: 1,2,3,4

在誠品閒逛的那一個下午,我被封面上老奶奶真誠的微笑吸引而拿起了這本書,等到我再次把它放回去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小時後的事情了。

還記得書上的簡介是這樣子寫的:

為什麼只有一坪,卻年收入三億日幣營業額?
為什麼只賣兩種產品,卻四十年客人每天大排長龍?
其實方法只有一個!一生只做好一個專業!

什麼樣的夢幻產品,放在赤道上也不會變質?
什麼樣的店家,讓客人自動自發自組粉絲團,還自訂排隊規則?
什麼樣的味道,讓人念念不忘,至死之前都想再嚐一口?

從來沒有145公分的女性在煉製的鍋子場,她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
年輕時候立志成為一個攝影師,跑新聞拍照,根本不想繼承家業。
但命運在她身上做了決定性的改變,經歷戰後、泡沫經濟,她接下一坪的夢想。

每天只熬煮三鍋紅豆,只堅持出品150條夢幻羊羹;
她發現紅豆泥要變成一張紙厚度,達到紫色光芒的最高境界,就像攝影暗房最後出現的顯影,為了等待令人驚奇神聖的一刻,她研究再研究,反覆練習又練習,流汗流淚像在跑百米賽。

她更發現要把產品完成,得到客人的心,不是只專注在製作流程上,她還要出去吹吹風,散散步,騎腳踏車,她要感受大自然,她要張開全身五感,才能創造獨一無二的夢幻逸品。

父親對她說,對待客戶和產品都不能低俗,更不能背叛顧客的口味。
祖母對她說,現在慢一點也沒關係,只要記得前進就好。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什麼事都可以!

1坪的奇蹟,不是因為創造了傲人營業額,不是因為每天有人大排長龍。
1坪的奇蹟,是她記得祖母的話,決不半途而廢,讓自己有遺憾。
1坪的奇蹟,她提煉無限感謝的心,成就充滿影響力的一生。

其中最令我感到好奇的,就是「一生只做好一個專業」這句話,什麼是指一生只做好一個專業?難道是完完全全把精神和時間都投注在一個領域上面,心無旁鶩的為之付出並放棄其他潛在的興趣嗎?

而當我看完這本書後,先前的疑問也得到了驗証,對作者篤子來說,她想傳達的,就是日本人那種「務實且追求極致的精神」。

這本書有別於平常那些勵志的書籍或是一些創業者成功的故事,它既不強調那些華而不實的數字,也不會只提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勵志文句,取而代之的,是她自己的故事,那不斷追求極致之味的過程。

因為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人生故事,我覺得要自己去閱讀才會有所體悟,所以在這,我想要特別點出三個書中影響我很大的看法:

1. 雇用特教生

作者有提到一個故事,就是曾經在某一天,有一位特教老師來到了店門口,詢問她有沒有可能可以提供一些機會給這些特教生,讓她們能夠自力自強靠著自己的能力生活、工作。而在一來一往的聊天之中,作者篤子深深的被這位老師的熱情所感動,所以就提供了一個工作機會給特教生ー安美。

也因為這件事情,作者發現其實特教生雖然有一些天生上的障礙,但是他們的工作表現並不會輸給一般人,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照顧,以及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那就是「讚美」。也因為她的執著,她堅持不向政府領取相關的特教補助(日本政府會為那些提供工作機會給特教生的工作環境有所減免及補助),反而還比照一般人的薪資來支薪給這些特教生。她總是認為,如果她領了那個補助,那她對特教生的看法就會因此有所改變,甚至可能有「我已經為他們做了很多了,最後怎樣就不關我的事情了」之類的想法。

也是因為她這樣子的堅持,讓我思考著,如果有一天我也成為了一家企業的領導人,我會不會這樣做?會不會有那樣的胸襟去提供這些機會給這些在社會上更需要幫助的人們?我不知道,但是這個疑問卻也因此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種子,也許有朝一日當我有那個能力為這個社會做出奉獻的時候,它會因此悄悄的萌芽吧。

2. 用心去感受生活

在整本書快要結束的時候,作者篤子提到了她從七十歲開始騎腳踏車上班(約幾十分鐘的腳踏車程),為什麼呢?因為她說當她在用心製作羊羹的時候,需要投注許多精神和體力,而唯有健康的身體及保持對這個大自然的感受,才有辦法做出那真正夢幻級的羊羹,那紅豆綻放出紫色光芒的瞬間。

其實不也是這樣嗎?當我們全心全力為自己深愛的領域付出的時候,是不是也忘了身邊週遭的改變?遺忘了那大自然的美好?所以如果真的可以,當程式的 Bug 解不出來,當工作遇到許多困境的時候,請你大膽的放下它們,走出那狹小的辦公室,打開自己沉悶已久的心胸,用心去感受那大自然的美好。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轉念,一切問題就因此迎刃而解了吧。

3. 一生只做好一個專業

這個我自己有很深沉的體會,所以我想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想法。因為自己很喜歡程式這種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東西,所以總是會想要「做點什麼」,而也是就是因為這樣子的想法,所以很常就去「做了些什麼」。不過當我以一個局外人來審視整個過程,就會發現我只是「為了做而做」,相對的,也因為自己的能力不成氣候,所以做出了一堆不知所云的東西。

有的時候,我覺得我很容易模糊了焦點,重量不重質,也很容易因為外在的誘惑而迷思。相反的,作者篤子就為了好好把羊羹的事業做好,就毅然的把她最喜歡的興趣「攝影」塵封起來,專心做好一個專業。

不過也許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的種種事物還充滿著許多好奇,所以還試著在各式各樣的機會當中開發出自己潛在的興趣吧?我真心的期待那花開的一天。

最後,真心的推薦這本書,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許多,那些作者篤子試著以她的人生經歷所傳達給我們的理念。

[Book Review] 駭客迷宮 – The Insider

Image Credit : 1,2

我總是很喜歡看小說家利用文字的方式來描述駭客(根據 Wikipedia 的解釋,這個詞是指對電腦科學、編程和設計方面具高度理解的人)在入侵、尋找機密時的各種思惟及動作,特別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去詮釋該角色,會讓我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彷彿在那充滿0與1的藍色虛空當中,鍵盤就是武器,網路線則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自己則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入的神。

但是這一本書在這方面真的沒有寫得很好,甚至是讓我有點失望。可能是在看過 Jeffery Deaver 的 「The Blue Nowhere – 藍色駭客」及 Dan Brown 的 「Digital Fortress – 數位密碼」後,我發現它在技術細節的描繪上面不如這兩本深入,而劇情的舖陳也不像 Dan Brown 一樣,讓你看到最後會有一種「幹,怎麼人會是他殺的」這種震撼感。

不過即使如此,作者伊娃卻在另一個主題上面下了許多功夫,也是我個人認為是這一本書很大的賣點,那就是「Social Engineering – 社交工程」。

從作者的個人簡介可以發現,她在金融界及資訊界都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所以我個人推測,她對於金融業相關部門的工作流程及一些專業應該具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也是因為這般程度的熟悉,所以她在女主角利用社交工程去滲透整個金融組織的那幾段劇情中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讓讀者可以很直接的去感受那一段利用人性去攻防的過程。而書中也提到幾個重點供我們深思ー「社交工程師的目標不是科技,而是使用科技的人」、「保全系統最弱的一環便是:人類。」。

除此之外,作者也描述了很多在牌桌上爾虞我詐的過程。在打牌的時候,你要去觀察各個玩家們的各種小動作,哪怕只是眼神的不對焦,一個緊張的搓手動作,都會曝露出各種對你有利的資訊;而在你握有一手爛牌的時候,你更是要懂得如何虛張聲勢去欺騙玩家,利用最小點數的牌及一些瞕眼法去贏到幾萬塊美金。這些都是社交工程的延伸,也是在職場或是生活上可以應用的一些技倆。

最後,書中告訴我們,身為社交工程師所必須擅長的三件事情就是「糊弄、說服及說謊不眨眼」。當你熟諗了這幾項大原則,也許下一次,你就是打造駭客迷宮的那個人。

[Book Review] 勇往直前:我如何拯救星巴克 – Onward

Image Credit: 1, 2

還記得第一次進到星巴克的時候,是在那極具現代化的芝加哥機場。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和兩個朋友因為參加德州海洋公園(SeaWorld)的遊學打工團所以必須要從芝加哥機場轉機南飛至德州,但是當時的美國因為歷經了 911 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機場的出入境檢查就變得相當嚴格且繁瑣,因此光是走到轉機的大廳就花了我們將近 45 分鐘的時間,想當然爾大家也都累壞了。

沒有多久,我們就在大廳旁發現了星巴克(下圖是我從芝加哥機場網站找到的照片),但是因為我不喝咖啡,所以原本我對它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不過在疲勞及朋友的要求之下,我還是陪著他們走過去買了一杯飲料,但是沒想到,這一杯飲料完全顛覆了我對星巴克的第一印象。

「Hi Jack , It’s your Iced Tea and thanks for your visiting Starbucks!」店員拿著我點的冰茶給我並如此說道。

在以前,從來沒有一家飲料(咖啡)店會特別詢問客人對於口味的要求,更遑論客人的名字了,但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動卻是星巴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書中特別強調的「星巴克精神」之一。

「勇往直前」一書主要是在記錄執行長ー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 第二次接管星巴克的奮鬥故事。 2000年ー2007年 的星巴克,在兩任的執行長的接管之下陷入了擴充事業版圖迷思,而不斷的擴店及盲目的追求盈利也逐漸地沖淡了原本星巴克的咖啡氛圍,也漸漸的偏離了當時霍華的初衷。

當災難性的金融風暴迅速拖垮經濟,當人們負擔不起高價位的咖啡消費,當速食業者紛紛打著提供平價咖啡的口號,當星巴克不再彌漫著動人的咖啡香,當星巴克不再擁有傲人的服務品質,那「星巴克精神」是不是也就蕩然無存了呢?它是不是就和一般街上看到的小咖啡店沒有什麼兩樣呢?也是因為在這樣子多方的壓力之下,終於在2007年初,星巴克創辦人ー霍華決定重掌政權,企圖帶領整個企業渡過那最艱困的時期並找回那最初的星巴克。

2009年六月底,我向店員道謝並接下了他遞給我的冰茶,同時,我也接收到了霍華花了將近兩年想要傳達給我們這些顧客的精神ー那最初的「星巴克精神」。

[Book Review] 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 Breaking Night

Image Credit

在看完哈佛女孩的故事後,我深深的覺得,原來自己過的是如此安逸的生活!更明確的說,是如此被過度保護的生活。

從小,父母就常常為了我們煩惱東、煩惱西的,在我們餓的時候,熱騰騰的美食就會像神燈魔法一樣變了出來;而在我們疲累的時候,那無微不至的照顧則會從四方湧現,深怕我們會因此受苦受難。這,就是父母,就是家庭,也是我們的避風港。

但是我們口中的「父母」、「家庭」,甚至是「幸福」,對作者莉姿來說卻有著不同的定義。她的父母吸毒、酗酒,從小就讓她在三餐不繼的環境中生活,而每個月,她們只能仰賴有限的政府救助金「生存」。但,能夠和家人在那幾坪大的世界中生存,卻成為她口中的幸福,那經由毒品、酒精和親情交織而成的幸福。不過那深植於小女孩心中的幸福,終因許多現實的因素而崩壞了平衡,使她踏上了無家可歸的旅途,遊走在法律的灰色邊緣,並依靠著朋友的幫助努力的活下去。

也是在這樣艱困的環境,造就了她的早熟,提早體會了這現實社會的冷暖,也培養出那只屬於她的生存之道。而就在故事的尾端,她了解到了求學的重要,她想知道到底高牆另一端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所以她在 17 歲的時候立志要完成高中學業。而她,真的做到了,她靠著一張空白的成績單無時無刻激勵著自己,因為對她來說,這一張成績單代表的不僅僅是分數,也是一個全新的人生。因此四年的高中課業,她只花了兩年就完成了,除此之外,在預校的期間,她也遇到了眾多改變她思惟的老師,也改變了她接下來的一生。

正如莉姿所說的,『生命的價值在於你賦予它的意義』,世界上也沒有什麼為時已晚的道理,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力。因此,只要持續一步一步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那麼,實現夢想的日子終將來臨。

整本書,莉姿花了將近 80% 的篇幅巨細靡遺地描寫她年幼時的家庭及其心境上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融入她這個角色,親身去體驗那些社會的黑暗面,深刻地去了解那「幸福」不斷瓦解但又組合的過程。

這些,是莉姿的人生經歷,也是我對於她的故事所做的詮釋,那剩下的,就是屬於你的嶄新故事,

你,準備好開始冒險了嗎?

[Book Review] 恐懼炸彈 – Fear Bomb

Image Credit: 1,2,3

我從來沒有看過九把刀的書,也從來沒想過要去看他的書,而壓倒最後一根稻草促使我去了解他的原因,竟是因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上映。因為這一部片白爛、搞笑的拍攝手法,讓我對這位小說作家感到好奇,到底他是具有怎樣的特質,能夠讓我(觀眾們)在電影播放的同時,回顧當初年輕青澀的時期,深陷在那虛幻卻又帶點身歷奇境的回憶呢?因此,就在「那」片放映結束的不久,我就跑到最近的誠品書局去尋找他寫過的各種小說。最後,我挑了這個很吸引我的「都市恐怖系列」中的「恐懼炸彈」。

就在我看完這一本書後,我心中最直接的 OS 就是「原來把空想的各種事物東湊西湊就可以變成一本小說了!」,這句話該怎麼說呢?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走在路上,心裡就會開始幻想一堆天馬行空的事情,例如說「當走過面前的斑馬線之後,就會因為我的腳踩出斑馬線五公分而使得整個地球失序,最後因為外星人看不下去而入侵,使得整個世界崩壞」等等之類的,不要笑,其實我這剛剛隨便想的例子就有些部分在整篇小說佔有很大的篇幅呀!

但是很多小說不是本來就這樣嗎?都是作者設計好整個小說的架構,然後再一一拼湊出整個故事?是這樣沒錯,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滿足了每個人天生具備的「想像力」,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很扯,扯到不可思議。但是儘管如此,整個故事還是有一個主線劇情,那就是「卡夫卡ー變形記」。

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某一天,你一睡醒的時候,人類建立的各種制度開始瓦解,你所說的「中文」已經不再是別人認為的「中文」,同學們都在用一種奇怪的「噪音」在溝通,但是不解的是,從他們的表情及肢體互動看來,一切都是這麼的自然,唯獨自己被這個群體,或是這個人類的世界,隔離在外,因此那油然而生的恐懼久久令你無法自己,但是,你卻束手無策。而這種恐懼,最後變成了一種「顛狂」,變成了一種潛在的能量,它類比成炸彈中的化學成份,被有心人壓抑在「容器」內而製造出了所謂的「恐懼炸彈」。

作者就是利用這種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及好奇心來穿插整本小說,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狂人,整天開車的時候都擔心會被龜派氣功波掃到你的車尾燈,那這本小說一定非常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