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杳無人煙的鄉野間,
女孩一個人低著頭不發一語地走著,
這是她從小長大的故鄉,
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內心悸動的地方。走在礫石散落的小徑,
那令她溫暖的熟悉感陣陣襲來,
就像是一件厚重的毛絨大衣保護著女孩,
呵嚄著她,使她免於著涼。淚,緩緩滴下,
女孩將她弱小的身軀斜倚靠在偌大的石碑旁,
彷彿是一支漂流在汪洋大海上的小船,
期盼找到迷失的方向,那指引著她回家的方向。夜深人靜,
昏黃的燈光灑落在她的身上,
女孩笑了,
原來在這孤獨的夜,她並不孤獨。黑夜,襯托著星辰,
石碑上的文字在星光及燈光的照亮之下清晰可見,
『民國癸卯陽月,○○○墓…』那是一座,
只屬於男孩和女孩悸動的歸宿。
月份: 2011 年 10 月
[Book Review] 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 Breaking Night
在看完哈佛女孩的故事後,我深深的覺得,原來自己過的是如此安逸的生活!更明確的說,是如此被過度保護的生活。
從小,父母就常常為了我們煩惱東、煩惱西的,在我們餓的時候,熱騰騰的美食就會像神燈魔法一樣變了出來;而在我們疲累的時候,那無微不至的照顧則會從四方湧現,深怕我們會因此受苦受難。這,就是父母,就是家庭,也是我們的避風港。
但是我們口中的「父母」、「家庭」,甚至是「幸福」,對作者莉姿來說卻有著不同的定義。她的父母吸毒、酗酒,從小就讓她在三餐不繼的環境中生活,而每個月,她們只能仰賴有限的政府救助金「生存」。但,能夠和家人在那幾坪大的世界中生存,卻成為她口中的幸福,那經由毒品、酒精和親情交織而成的幸福。不過那深植於小女孩心中的幸福,終因許多現實的因素而崩壞了平衡,使她踏上了無家可歸的旅途,遊走在法律的灰色邊緣,並依靠著朋友的幫助努力的活下去。
也是在這樣艱困的環境,造就了她的早熟,提早體會了這現實社會的冷暖,也培養出那只屬於她的生存之道。而就在故事的尾端,她了解到了求學的重要,她想知道到底高牆另一端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所以她在 17 歲的時候立志要完成高中學業。而她,真的做到了,她靠著一張空白的成績單無時無刻激勵著自己,因為對她來說,這一張成績單代表的不僅僅是分數,也是一個全新的人生。因此四年的高中課業,她只花了兩年就完成了,除此之外,在預校的期間,她也遇到了眾多改變她思惟的老師,也改變了她接下來的一生。
正如莉姿所說的,『生命的價值在於你賦予它的意義』,世界上也沒有什麼為時已晚的道理,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力。因此,只要持續一步一步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那麼,實現夢想的日子終將來臨。
整本書,莉姿花了將近 80% 的篇幅巨細靡遺地描寫她年幼時的家庭及其心境上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融入她這個角色,親身去體驗那些社會的黑暗面,深刻地去了解那「幸福」不斷瓦解但又組合的過程。
這些,是莉姿的人生經歷,也是我對於她的故事所做的詮釋,那剩下的,就是屬於你的嶄新故事,
你,準備好開始冒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