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 數位游牧的生活 Part End

Image Credit

13lkg0agi0.jpg

時間過的真快,這兩年的游牧生活在最近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中間也發生了各式各樣的事情,所以想把這兩年做一個總結記錄下來。

喜好、堅持、技術偏執

我覺得有時候技術人通常都會有這個問題,不論哪方面的技術、哪個領域的專家,通常都有自己擅長的工具,輕微可以稱為喜好,嚴重點可以稱為堅持或是技術偏執。如果今天是個一人團隊,你想要用什麼就用什麼沒人可以管你,不過如果是在一個團隊裡面,勢必需要做出一定的妥協。

對於 startup 來說最有限的就是資源,有時候團隊空耗了很多時間在這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面(從團隊能否存活下去,或是對使用者來說有沒有感的角度來看的話),最慘的莫過於都已經達成團隊共識了,最後還被推翻打掉重練…這真的不只是浪費資源,還嚴重的打擊了成員的士氣呀!

技術選擇

這是前一點的延伸。很多時候公司們的技術決策者會因為自己的喜好或是堅持而選擇了特定的工具或是技術,這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一個技術團隊還是需要擁抱開源軟體,要不然這對於日後的開發或是維護甚至是人才招募會有很關鍵性的影響。

為什麼這樣說呢?以我們為例,我們真的太專注在造輪子這件事情上面了。造輪子不是不好,在某個程度上他讓你對於使用的技術上有更多的掌控與理解,而且可以做許多更客制化的擴充。但是比起 startup,這件事情應該發生在有足夠資源的大公司會比較好,因為通常要維護這種輪子(特別是基礎建設的輪子)會花費大量心力,有時候為了業務需求還要做許多改變,所以如果你們是 startup ,光是專注在開發產品的資源都不夠了,更何況是這些對用戶無感的輪子呢?

第二個問題是社群的力量,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來做這些事情,所以如果選擇了知名的開源軟體當做基礎建設的輪子,那就可以搭著社群的力量前進,更專注在自己的產品上。

第三個問題就是招募還有職涯發展,一來是這類型的私有輪子會造成成員投注了太多時間在其之上,而沒有去研究或是了解市面上比較流行或是大家比較常用的技術(不是要一昧跟風,但是至少要花點時間了解大家在幹嘛),造成了未來職涯發展上的受限。而這個的另一面就是招募也會是一大問題,如果需要找新血來參與開發,基本上他們所擁有的能力是無法在第一時間帶來幫助的,通常還是需要經過一個不短的學習期才能實際上場,真的很傷。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在捲起袖子開手寫第一行程式碼之前,想想這個問題,找找看網路上有沒有什麼現成的解決方案,真的可以幫團隊走得更遠,要不然中途才做改變帶來的成本真的很高很高很高!(真的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權力下放

我想各個團隊的 CEO/CTO/C?O 應該都不是一開始就是做這些事情出身的,通常一開始都是專精於設計、資訊…等各個領域的專家,但是是因為公司編制的關係才掛上了這樣的頭衘。

如果初期團隊小,就只有這幾位創始人,那當然沒什麼太大問題,反正每個人還是繼續專精在自己的領域上。但是如果人數開始成長,開始招募了非核心團隊的成員之後,問題就開始了。

有時候上位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職位的改變,沒有辦法適度的把權力下放給同樣領域的成員做決定(像是 CTO 授權給架構師、CDO 授權給設計師…等),而還是把決定權保護的好好的,就會造成上面的人因為要參與的事情太多所以忙得要死,而下面的人因為沒有辦法決定事情所以會浪費很多溝通的成本在說服能做決定的人,甚至是要花很多時間持續改動 spec 直到同意為止。大公司就算了,但是對 startup 來說真的是一大傷,通常這樣一來一往也過了好幾天了。

所以如果可以,請適度的鼓勵下面的人自我嘗試並授權給他們!

持續主動揭露訊息

對於一起在 startup 工作的大家來說,與其說是同事,不如說是戰友還比較貼切一點。比起穩定的大公司,要選擇在種不穩定的環境工作真的是需要拿出勇氣的,更不用說是那些有揹負家庭責任的人。

在海軍當兵的時候常聽到「同舟共濟」這個詞,我覺得也蠻適合用在 startup 這樣的環境。

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消息,為了要讓大家不要有各種過度的想像或是猜測,最好的做法還是持續並主動地揭露訊息。真心覺得這對於實行遠端工作的團隊來說特別重要!

語言落差

我覺得這是在參與過由台灣人及非台灣人組成的團隊之後得到的感觸。以前在大公司上班的時候,同團隊成員之間一定會有著比較深厚的友誼,一定都會自己私約各種吃喝玩樂的活動,然後比較不熟的同事們就比較不會有什麼特別交集,也更不用說是和管理階層之間的互動了。

想想,光是講中文的我們之間都有著這樣子的落差了,更何況是和那些不是講中文的同事們呢?所以如果團隊是由講不同母語的人們所組成,最後通常就會變成兩個獨立團體,吃飯或是聊天都是各聊各的,大吐不快!!

所以如果今天你是老闆而你真的想要了解團隊成員之間最真實的內心話,或是想要和他們有最真實的互動,能夠了解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真的是一大加分。

任務分配

身為一位工程師,解 bug 對我來說是比較乏味的一件事情。不過不可避免的是程式難免都會有 bug,所以這一定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持續解 Bug 超過一兩個月而無法開發其他有趣的功能,那真的是會是讓人心情低落!

startup 的 CEO 有時候為了資金的問題而忙得焦頭爛耳,如果團隊裡又沒有相對應的管理階層可以決定未來產品方向,很容易就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因為沒有方向的話就代表暫時沒有新的功能可以開發,但是又不能讓整個團隊空轉,所以唯一的解法就是要求大家修 bug 或是改善效能,如此而已。

現在往回看,這件事情在當時真的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團隊的士氣呢。

最後

很快的兩年就這樣過去了,2017/08/01 是在一個團隊兩年的里程碑,我們有歡笑、有爭吵,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很高興認識了這群有趣的人,未來的路還很遠,還有各種無限可能。老樣子,想說的話太多,還是找個時間大家約出來喝喝酒聊天比較實在!

謝謝你們 🙂

(+Mehgan, Ratih, Vlad, Pomin, Lucien … etc)

vectr-2

數位游牧的生活(未?)完

[Memo] 兩年之後

Image Credit

two-years-later

時間過的超快,2015 年的七月也過了一半了,在離開 Mozilla Taiwan 半個月後,覺得要好好寫一篇文章記錄這段兩年的旅程。

還記得兩年前,在剛離開前前公司 Trend Micro 後(現在 Mozilla 已經變成前公司了 xDD),再次陷入了找工作的轟炸期,當時還特別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那幾個月的心境還有過程,在經過各大公司、團隊的連環面試後,意外的拿到很多間公司給的 offer,其中最感謝的就是讓我來到 Mozilla 的主管 – Timdream,沒有因為我只有 10 個月短短的經歷就刷掉我,讓我加入這個大家庭和每位強者同事學習很多東西,除了技術上的成長之外,也因為公司是跨國的公司,所以很多時候要和外國人還有自己 team 的人一起討論事情,雖然英文還是有待加強,不過也讓我在團隊合作這件事情上面學了很多呀。

在 Mozilla 的這段時間,去了很多國家、城市,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剛進去的時候,剛好遇到三年(還兩年)一次的 Summit 大會,第一次看到規模如此大的會議(全世界的 Mozilla 員工還有 Contributors)、第一次去了美國的 Portland、第一次和同事出國旅遊。這次的會議真的讓我感受到西方國家的人對於工作還有生活的態度,雖然工作重要,但是工作後的玩樂還有 party 也是不能少的,該放鬆的時候就一定要放鬆,玩的比大家都還要 High 呀。

portland-1

portland-2

portland-3

從 Summit 回來之後不知道過了多久,因為職務調動的關係就被分配到 Settings App team,這個 team 主要就是由人生勝利組的學長 Arthur 帶著其他人一起守住 FxOS 裡面的 Settings app(就是大家手機裡面的「設定」),不得不說這個 app 真的是包山包海包了又包包了再包,有一大堆和電信業者之間的通訊問題要處理、有一大家和系統之間的複雜互動還有一堆各 app 都要進來插一些自己的客製化設定,真的是一個不得小覷的 app!

在這個 team 裡,真的要特別感謝 Arthur、Ian 還有 Fred。感謝 Arthur 教我很多程式設計的一些眉眉角角,我永遠都會記得 Data / UI 分離這個準則的 xD。感謝 Ian 在 Settings app 裡藍芽的貢獻,如果沒有你擋下這些東西我們就屎定了 xD。感謝 Fred 和我一起處理很多 FxOS Tablet 的問題,當時 tune CSS 真的 tune 的很想死。到底是哪個____把 CSS rule 寫這麼死的啦 xD

也因為這個 team,在 FxOS 1.3 -> FxOS 1.4 workweek 的時候,我和 Arthur 一起和國外飛來的同事處理了很多 DSDS 的問題(就是所謂的雙卡雙待),而那是我唯一一次在 Mozilla 辦公室待到超過 11 點的時候,雖然那個時候很累,不過有這些戰友撐過那一週也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如果沒有這個 workweek,我也沒有機會去 101 頂樓看整片台北市的夜景(雖然裡面的商店都在賣高價商品給陸客有點煩人之外其他都算不錯),真的,很美。

101

之後,和整個 Gaia team 的大家也變得比較熟了,每一季大家都會舉辦 Team Building 出去某個地方玩一整天,大家一起打過桌遊、打過保齡球、玩過密室逃脫、去過淡水、去挑戰過熱血的抱石活動、去日月潭一起環湖騎腳踏車,好多有趣的事情都在這兩年內發生過,我還記得當時的宮博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說「在一些日子之後,最讓你印象深刻的不會是在這間公司工作過了什麼、做了哪些事情。反之,是那些曾經一起工作的人、那些回憶,才會讓你永藏於心」。

兩年之後,我覺得這句話說的真的很有道理,以前曾經去過的那些地方、那些景點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變的是陪你再次來到這裡的人。不過想想,如果沒有前前公司的結束,也就不會有前公司的開始,也就不會有這些精彩的回憶了吧?我們不也是這樣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這樣走來的嗎?

兩年之後,很高興認識了你們,謝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參與這一段回憶與歷史,中間也許難免有好、有壞、有淚水、有歡笑,不過這也是人生之所以稱作人生的原因不是嗎?

下一段旅程即將開始,
謝謝你們,在兩年之後。

Special thanks to : Ricky, Gary, Greg, Arthur, Evan, Dominic, George, Ian, Rudy, Steve, Jessica, Sylvia, HsinYi, popochess, Yang-Jhu, Tim, Evelyn, Yuren, Edgar, Fred, Alive, Bella, Fang, Carol, Rex, Tzu-Lin, Luke, Clarice, Paul, Peko, Kate, Michelle … etc.

team3

team4

team1

team2

[Memo] Dream bigger, because you deserve it indeed

Image Credit

前言

這一篇文章,我已經構思許久,打從辭職後我就開始記錄我的心境轉折還有遇到的所有事情。四個月過去了(這篇文章是寫於 2013/8/21,而我辭職的時間是 2013/4/19,剛好滿四個月),我也依照著我自己心中的想法走到這一步,也才有這篇文章的出現,就讓我和大家分享這四個月我學到的東西吧。

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我會從人人稱羨的 T 公司離開,其中工作經歷還只有短短的十個月。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在幾個月前就安排了一個為期七天的長假,和我當兵的好朋友書玄一起去菲律賓體驗 Couchsurfing 的文化,而 4/19 的半夜就是我們出發的那一天。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上層的改組決定,讓原本一起工作的團隊被迫中止,打散所有人到各個部門去。雖然我的 Manager R 真的很賞視我,但是因為工作的性質和我未來規劃(及個人專長)有所落差,所以最後就因為這兩個原因離開了 T 公司。也許真的很可惜,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充滿轉折吧?而我的人生,也是因為這一次勇敢的辭職,有了改變。

原來,我喜歡旅行

在 Manila 的那七天,我和 Kobe 認識了很多到很好的菲律賓朋友,我們一起 Couchsurfing,一起和整個 Manila 的 CS 社群租下整台 Jeepney 去玩傳說中的 Pagsanjan Fall,一起誤打誤撞跑到了高山 Mt. Ping-as(下圖),一起去體驗當地的夜店,一起在整個只有我們兩個台灣人的體育館內打羽毛球,一起去 Taal Volcano 看那奇妙的火山地形,一起去看那永生難忘的 Manila Bay 的日落。

好多好多的旅行衝擊,讓我找到失去興趣的自我(寫程式原本是我的興趣,但是在變成工作之後就漸漸消逝了)。原來,「旅行」是一件我很喜歡做的事情,而它可以衍生成為我的一個興趣,讓我在下班(寫程式)之餘調劑身心,成為我生活的另一個重心。

從菲律賓回來之後,旅行這件事又衍生出一個名為 TwoBackSurfers 的團隊,就是我、書玄還有翔 Sir 三個人的小小團隊,我們開始到處去旅行,還花了七天以 Couchsurfing 的方式去環島,除此之外也開始做我們自己的衣服、自己的吊牌、自己的網站、自己的影片甚至是經營自己的 Facebook Page。很多人曾問過我「為什麼你要做這麼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我總是笑笑的沒有回答,因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打從心底卻認為這是一件我由衷想做而且必需去做的事情。

「原來,我喜歡旅行,如此而已。」

創業?真的不是這麼簡單

而工作方面,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辭職創業」,不是簡簡單單一兩個人當口號用喊的,而是要真的下去做過一些明確的市場調查,而且真的要有短期斷糧的決心才可以,我當時就是抱著一種嘗試的心態在做這件事情,才了解到原來現實世界和你想的根本就不一樣。你每天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今天有沒有錢吃飯」,然後還要承受少數親朋好友給你的無形壓力,而這些真的都是壓死人的稻草。

我這個時候才知道身邊的那些創業朋友是以多大的壓力在生活(應該無法想像),也了解到自己在做這個決定時沒有思考清楚的問題。

雖然最後我們放棄了,但是未來,也許是幾年、幾十年後,當我有足夠的人脈、有足夠的錢不怕短時間內斷糧並且還有一個可行計畫的話,我還是會再試一次,再從轟轟烈烈的戰場中學到更多的事物吧。(我很建議大家去看猴子靈藥在書中討論「辭職創業」的這件事情,特別是打算要「辭職創業」的人,我就是看了然後不信邪,硬是要自己走一次證明他的論點讓自己痛過才學到教訓)

轉機?

之後,我剛好有機會和台灣的天才級駭客 C 一起遠端共事,雖然工作是以接案類型為主,但是因為裡面有許多跨國的案子,所以多了很多機會要自己和外國人透過信件溝通,這時,我才了解到在大公司的我,已經開始習慣說一做一的部隊化管理,所以很多時候不懂得變通,其中有幾次還造成 C 的困擾,但還是很感謝他願意花時間教我,讓我不止在技術上,甚至是溝通、時程規劃之外的事情上有所成長。

「雖然,我離他們的世界還很遠,但是至少我有這個機會在他們的背後跟著,一起朝著下一個未知的世界前進,也早已讓我心存感激了。」

可惜的是,C 也認為我這樣子以 part-time 的方式工作很難養活自己,因此他建議我該是時候考慮一下去尋找下一份穩定的工作,先讓自己免於斷糧危機才能夠有更多的空間與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了想也覺得合理,所以我認為該是開始思考尋找下一份工作這件事情了。

面試

就在七月環島完後,我覺得差不多是時候開始投履歷了,因為唯有穩定的工作才能維持我到處旅行的計畫,也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七月中開始我就在求職網站上面尋找所有有關「前端工程師」的工作機會,而依面試順序最後統整出六間公司的一些資訊,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看不懂就直接跳過吧,這邊都是技術的東西)

1. Richi – Web Developer

 

通常大家都知道有這間公司的存在,但是卻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目前最知名的服務就是線上的紅利點數交換平台,不過他們最近開始要發展新型態的業務,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會需要異業合作,而前端工程師會需要花 40% 的心力維護平台,然後花 60% 的心力來因應不同的業務需求來客製化網站或是平台,並且是以小型編制的方式來和不同的人員合作。

就技術面來說,因為面試我的技術主管是從 Y! 公司來的,所以在前端的領域著墨很深,很多問題我覺得都問到了「點」上,因此如果是以學習成長空間為考量,因為這邊的人都是之前待過 T、Y!  … 等許多大公司,所以他們也有很多東西可以讓你挖,整體來說是可以學到很多的。而我也覺得他們接下來要發展的新型態業務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就長遠來看是一件相當值得投資看看的公司。

結果:得到 Offer 。

2. iNDIEVOX – Software Engineer

 

有在玩音樂的人都知道 iNDIEVOX 專攻的是音樂電子商務的領域,辦公環境也相當特別,會讓你有一種身處在咖啡廳的錯覺,到處都是音樂相關的唱片、海報還有相關產品。福利就是和一般的公司一樣依勞基法規定,除此之外就是很多時候會拿到很多和廠商合作的公關票,所以對於喜歡音樂的人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環境。而面試雖然和主管討論了很多有關於前端的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職位比較需要的是專注在後端的人,所以最後我的資料就被 bypass 到友站「streetvoice」,這一部份我之後會再詳談。

結果:因為和他們要的人不太一樣,所以被轉介到友站 Streetvoice。

3. Vpon – Frontend Engineer

 

因為以前在 T 公司的時候就看我們的神手 iOS 工程師 I 分享過 Vpon 他們廣告平台的一些資料,所以對於他們公司有一定初步的了解了,才想去應徵,同時想看看這間公司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公司。我不得不直說,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於我的學經歷有一定的認同,所以這是唯一一間沒問我任何技術問題的公司。

這間公司專注在行動廣告投遞,每天處理的訊息量只能用驚人來形容,而他們要尋找的是一位可以帶顉前端團隊的 Leader,並打造下一代的行動廣告投遞平台。說實在的我對於這個機會相當感到興趣,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大量資料。除此之外,這個職位也相當具有挑戰性,可以自己設計一個全新的平台及供開發者使用者 3rd libraries。

雖然如此,但公司認為我到職的可能性比較低,除非我確定會到職才會和我談更多細節並發佈正式的錄取通知。但對我來說,交通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文湖線和我住的地方相差甚遠。而我幾年前也曾經體驗過那人擠人的忠孝復興轉車惡夢,所以就決定放棄這個機會了。

結果:有拿到口頭 Offer ,但是因為交通的關係所以我最後放棄了。

4. FlipTop – Frontend Engineer

 

這是一間專注在分析大量社交資料的美商公司,而我有一位曾經一起合作過的 W 學長在裡面工作,所以當我在 PTT 得知他們要徵前端工程師的資訊時其實我還蠻開心的,一來是因為美商福利很好(可以參考他們的官方網站)、二來是我對於分析社交資料這件事情相當感興趣。但和公司聯絡上之後其實讓我有點失望,雖然他們開出來的職位是前端工程師,實際上面試的過程卻都是專注在後端及演算法的部份。

可能是因為 FlipTop 的系統是用 Scala 打造出來的,所以前端和後端的部份結合的有點密切,因此就算是前端工程師也要了解如何使用 Scala Lift。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由整間公司所選擇的解決方案,只是以現階段的我來說,(Scala)能力就會和他們預期的人有所落差,雖然我用簡單的方式實作出來一個 workable 的平台,但是似乎和他們想要的不太一樣,被要求在 Performance 上面要有所成長。之後我就覺得,公司的「前端工程師」和我想像中的「前端工程師」有點落差,所以我就和他們說明我的決定後中止了接下來的測驗。

結果:提前結束前測就沒有後續了。

5. Streetvoice – Frontend Engineer

 

還記得前面我說到,我的資料被 iNDIEVOX bypass 給 Streetvoice 嗎 ?這是因為, Streetvoice 和 iNDIEVOX 的投資者都是中子集團,所以他們的辦公室是在同一個地方,不同區塊罷了。在業務上面,Streetvoice 和 iNDIEVOX 的不同點在於,他們主要發展的是獨立音樂的社交平台,因此整個網站的開發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專注在這個平台上面。

而和他們的技術長聊天後發現,他們的團隊給予開發者很大的自由,在這邊大家可以玩新的技術並實作在新的產品上也可以一起腦力激盪來實作一些有趣的小 Project,相對於一成不變的工作環境來說,是有比較大的彈性的。

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在 iNDIEVOX 已經被他們的技術長面試技術一輪的關係,所以 Streetvoice 的技術長也完全沒有問我任何技術的問題,可能覺得再多問一次很花時間,所以我們都把時間拿來討論公司未來的發展等等。

結果:聊完天的當下就直接得到口頭 Offer,並在數天後收到他們寄來的 Offer letter。

6. Mozilla – Frontend Enginner

 

對於前端工程師來說,Mozilla 這間公司是沒有人不知道的。大家都知道 Mozilla 基金會對於推動網頁標準這件事情不遺餘力,而其下產品 Firefox 更是改變 Web 的重要推手之一。其實我覺得真的是蠻幸運的,一來是因為剛好 Mozilla 為了要開發  Firefox OS 所以正在到處尋找人才,二來是因為我的 Resume 並沒有因為只有十個月短短的資歷而被刷掉,所以才有機會進行接下來的前測。

首先我真的要說,我覺得 Mozilla 的前測真的很有水準,因為題目是要求我要在一個星期內用 Native API (不能用 jQuery 等第三方 libraries )實作出一個 Autocomplete 的 plugin。剛好我很久以前就想做 Autocomplete 很久了,這次就順水推舟來實做一個自己的 plugin 吧。

在實作的過程中我才發現到,原來我們是多麼的依賴那些 libraries,光是 toggleClass / addClass / removeClass 這幾個極度常用的 function 都要自己先實作出來才有辦法繼續做下去,除此之外,還要自己去實作 ajax / getJSON 等 function 來溝通存取資料,這真的是要親自下手才知道原來這些 libraries 是多麼的偉大,處理掉這麼多繁雜的事情才能讓我們這些開發者以如此便利的方式操作元件,並專注在自己的 business logic 之上。最後,我也順利的通過所有面試。

結果:在最終面試結束後的隔天中午接到電話錄取通知。

最後

這四個月來,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有苦、有累、有歡笑、也有淚水,但很開心的是我身邊還有這麼多人支持著我,如果沒有大家,就不會有今天的這篇文章,也不會有今天的我了。

知道為什麼我把文章的標題下為「Dream bigger, because you deserve it indeed」嗎?因為我總是覺得,不論當下的事情是好是壞,對未來的自己一定都是一個轉機。而年輕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作夢的能力,也不要把自己的夢做小了,通常,如果那件事真的是你朝思暮想的夢,很有可能,你已經具有一定的能力去實現他,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放手勇敢去做吧。

不要害怕去嘗試,怕的應該是沒去嘗試的自己,如果當時辭職後沒有經前同事 L 學長提醒,我也不敢主動去嘗試那些人們眼中遙不可及的公司,也就沒有這麼多有趣的面試故事可以分享了,真的很感謝他。

即使未來人生的路上到處充滿著未知與挑戰,但至少我發現,我已經一步步朝著我高中時既定的目標在前進了,無愧於心,這樣也就夠了吧?

最後,我只想說一聲,

「謝謝你們。」

-moz-eragonj: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