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的版本一直停在2.9.x,今天終於狠下心來更新了…結果…
 繼續閱讀 “[Others] Just updated to 3.0.2” 
作者: Ryu / 龍
[Others] Tired and exhausted
當自己的夢想是建立在遙不可及的雲端,就會更想努力下去來完成它,
但是無言的冷嘲熱諷已經讓近來的我被戰的體無完膚了。
原來最終,我還是一個人,孤單的走著。
狼,非群居動物。
Life sucks。
[PHP] PlurkRssParser for plurk users
[News] Plurk Premium ?
昨天在做專題的時候,意外觀察到Plurk對於每一位使用者回傳的屬性中多了一項耐心尋味的屬性「is_premium」如下圖:
而我比對過我幾個月前建立的資料庫後發現,這個屬性很有可能是在近期Plurk主機做維修的時候所新增進去的。其實這件事情在之前Alvin(Plurk創辦人)演講的時候就有提到有關於Plurk可能的收費方式,他曾說到也許會讓有付費的「黃金會員」的噗在他的朋友們的時間軸上會出現一些加強視覺呈現的效果,加入一些個人化的特色來突顯帳號之間的差異性來區分付費及免費的使用者。
而我們觀察到類似的競爭對手ーTwitter其實近來也在推廣類似的 Promoted Accounts,能夠在不破壞使用者流覽經驗的時候又能從中置入贊助商廣告帳號的資訊來達到獲利。

比起Twitter,台灣的使用者仍比較偏好Plurk這種時間軸模式的微網誌服務,所以下一步Plurk會怎麼走,也是我們持續觀注的一個話題。
但不可否認的是,Plurk已經要開始從中獲利了,我們拭目以待吧。
[Movie] Disconnect to Connect
這是最近一部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一個電影片段(據說是泰國鬼片),只有短短的96秒,但他卻用很巧妙的拍攝手法來傳達一個理念給我們,那就是「科技真的始終來自於人性嗎?」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片中的人物都是人手一隻當下流行的智慧型手機,每個人無時無刻都是一直在把玩著這些高科技產品,即使是和家人出遊、和朋友們在玩樂、甚至是陪著你愛人的時候都是如此。
短短的影片,道盡了了人們最真實的心聲,是不是大家都曾忘了彼此的初衷、承諾,而流連於那永無止盡的科技迴流之下呢?當你沉浸在那些科技產物的同時,是不是也相對的失去了什麼更珍貴的事物呢?
希望當你看完這部影片及文章的時候,不如暫停一下手邊繁忙的工作,關上電腦,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吧 :]。
[News] The end or just another start ?
雖然之前信心滿滿的發下豪語,不過還是在最後一輪18取7的戰役中輸掉了。即使如此,我還是很感謝這兩個隊友,讓我知道其實非行銷本科出身的我們其實也有相當的實力能夠和其他人戰到決賽。
對無限蕃薯樂園的我們來說,這只是個起點。
期待我能夠在有限的大學生涯內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出來,然後和可能的隊友燃燒出我們無限的可能。
無限蕃薯樂園,夢想無限。
[News] Hinet Telsoft Final Round – Infinity
[Movie] Intoxicant – Virtual or Real ?
From AFKPlayers(官方部落格)
故事簡介:
一名化名「INTOXICANT」的駭客,揚言要對知名的BBS電子布告欄網站發動破壞性攻擊。在攻擊預告時間的當晚,BBS上湧入了無數看熱鬧的網路使用者,懷抱著末世般的興奮好奇與恐慌的複雜心態,等待著即將發生的異變。
完全不懂BBS的菜鳥,對亂象冷漠的老手,一絲不苟的前板主,調侃挖苦的毒舌份子,憤世嫉俗的宅男,狀況外的網路美少女,在這混亂和瘋狂的夜晚,六位截然不同的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起了微妙的變化。
隨著攻擊預告時間的逼近,關於秩序,信任,身份,規範和理智的一切,都隨著逐漸沒入於新世代的混沌之中。
相關人員:
導演: 徐漢強
編劇: 徐漢強 / 蕭仲甫
編劇協力: AFK PL@YERS
製片: 高顥中 / 丘昀
攝影: 秦鼎昌 / 詹前俊
美術: 林佑聖 / 陳健禾
音效: 杜均堂主演:
金勤,張榕容,紀文蕙,小應,陳思瑾,許時豪
影片的內容暫時不公佈出來以免影響大家看影片的興致,我主要是想要討論一下這部影片所運用的手法。「匿名遊戲」這部短片主要是在探討目前台灣BBS的生態,利用實像化的手法,把佈告欄、PO文、推噓文、大R回文這些抽象的事物及行為,利用日常生活常見的黑板、大聲公、白&黑色的加油筒、錄音機來呈現,把整個BBS的生態從虛擬世界拉到了現實世界,讓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這部片深入去討探了目前是全亞洲最大的電子佈告欄ーPTT(批踢踢實業坊)的生態,這個BBS可以說是台灣的驕傲,全世界也只有這個地方能夠允許同一時間超過十幾萬名使用者登入,但是也就是因為這種小社會的現象再加上網路匿名的特性,使得原先學術研究的世界開始被外來色彩侵入,產生了一種有別於主流社會的次文化,讓人們得以在這片灰色地帶遊走,而片中也特別把PTT內群眾效應所帶來的盲目及暴力描寫得相當真實。
也是因為上述的這些特性,群眾暴力已經衍變至所謂的人肉搜索,試圖打破網路匿名的特性甚至是影響到現實生活中的對象,而片中的張榕容(女主角)就是利用了金勤(男主角)人性上的弱點,以社交工程的方式從其口中套出有關於個人資訊的珠絲馬跡,並從此為基準拿到更多權限以完成當初她以侵入者「Intoxicant」身份攻擊的理想。
雖然片長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是導演卻把現階段台灣的PTT生態描述的淋漓盡致,把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都試著表達出來。當然這並不是代表PTT的存在或是群眾力量就是一種錯誤,如何試著把這個平台導向到正確的方向並善用群眾的力量才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應該是導演想要透過電影來詢問我們的問題。
我說完了我的想法了,那你呢?
δ Intoxicant on Youtube : Click Here
[Research] Our next generation of Search Engines ?!
自從Google PageRank的論文出現之後,Google於搜尋引擎的市場就一直處於龍頭的地位,但是卻可以發現近期Google在Search Engine上的改良並沒有說特別的另人印象深刻,除了之前「社交資訊搜尋」及「改良介面後的圖片搜尋」這兩個服務還蠻有新意之外,似乎就只剩下頗具玩具性質的Google Instant而已。
特色沒什麼增加之外,不便性反而增加許多。而最近最讓我無法接受的就是Google Search的防洪機制,只要你多搜尋幾次同樣的關鍵字,就直接被導向到sorry.google.com…不知道是不是學網的問題,我很常遇到這個狀況,所以還要透過Yahoo的Search Engine才能找我想找的東西,真的是很不方便。
在傳統IR的時代之後,我們實驗室雖然是在做Search Engine,但是就立志要走和主流不同的方向,採用藍海策略以試圖在這片大海中找尋一盞明燈。「有用的創新」是我跟著老師這半年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實驗室研究的方向,如果我們想的是一個沒有用的點子,那我們不做,又如果我們做的是有用但是沒有創新的點子,我們還是不會讓步。我們只做有用又有創新的點子。
實驗室這一屆的專題生,也就是我和同學godChess,我們試著設計出專注於Plurk社交平台的Vertical Search Engine,所有的資料都是靠Spider從Plurk上抓下來的,完完全全只利用你在Plurk上提供的所有資訊(如個人資料或是噗的內容)而不依靠其他資訊,是一個完全信任於這個社交平台的搜尋引擎。

Image from Here
而有別於傳統搜尋引擎,我們提供給使用者搜尋的是「關係」而不是「關鍵字」,舉個例來說,你也許是一個很喜歡音樂的人,而你也想認識一些和你有同樣興趣的噗友,所以你就可以試著在Search Bar那邊輸入「音樂」這樣的關係,之後就會把分析過後,並符合該關係的噗友資訊提供給你,進一步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甚至是打破了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界線。
而目前整個計畫已經進行到40%左右了,大約能夠在十二月完工,到時候再釋出網站連結來請有帳號的噗友來做個壓力測試吧,希望你們會喜歡:)。
[News] Music Lovers, Be Prepared To Fall In Love Instantly – Meet The New Shuffler
原文 From TechCrunch
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正面的聲音開始在討論「Shuffler」,一個利用全新方式來探索網路上音樂資源的網站。

那一開始我們要先知道,Shuffler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是一個由總部設立於阿姆斯特丹的公司ーTone.fm所設立的網站,這個網站的特色就是在於它能夠從各式風格的網站中搜尋出多類型的音樂。
當你第一次瀏覽這個網站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音樂類型(舉凡電子樂到嘻哈,或是古典搖滾到民謠都有)然後就可以即時聽到相關類型的歌,而大多都是你從來沒聽過的!而這個線上服務是利用Last.fm的API來幫助判斷歌曲類型的。)

這裡面的歌曲都是從網路上大量的音樂部落格搜集來的,不過基本上只要任何網站有RSS Feed的都可以被搜錄進來(像是Wordpress、Typepad、Posterous、Blogger…等),而在你選完歌後,螢幕上方的導覽列上有放置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按鈕,像是歌曲可以中途暫停、可以被轉寄、可以被發到Twitter上甚至是點選Facebook讚的功能,
而在那個導覽列上,你也可以利用類似上一頁、下一頁的按鈕來跳到之前聽過的歌曲或是跳到下一曲歌曲所在的部落格去。如果你把整首歌聽完的話,那系統會自動把你導向到同一類型但不同歌曲的網站去。另外如果你想的話,你也可以在菜單中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來符合你今天或是當下的心情。

無庸置疑,Shuffler在找音樂這件事上是很傑出的,雖然要從歌曲中找到你真正喜愛的還是要取決於你有多挑就是了。另外我希望能夠有書籤的功能來讓我記下我喜歡的歌,然後提供一個單一的介面來讓我能夠直接讀取那些歌曲來聽,只不過這類功能比較適用於像我一樣的音樂愛好者就是了。
Shuffler也維護了一個部落格清單,在一個月前上面約有1600筆資料,而目前就徵求使用者和發表者能夠多提供一些優質的部落格來充實這個清單,預計在短期內能夠成長到2600筆部落格資料。
總計來看,這真是一筆很大的音樂量呢。
而且從今天開始,SoundCloud及Youtube也已經被加到清單內,而Shuffler也對外宣稱他們會多提供三倍的歌曲量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所以還有哪些是新的功能呢?從今以後,你可以把特定的部落格轉型成音樂播放站,例說如你可以轉開Pitchfork來當你今天的收聽頻道吧,另外,也有一些網站已經開始嵌入Shuffler的頻道按鈕在他們的站內了,如TSURURADIO的右邊欄。
Shuffler由Tone.fm創立至今,也開始要籌募資金來使網站成長,現在他們正打算於年底前推出iPad的應用程式,同時也有iPhone、Android應用程式及具有更多功能的進階版本。
這些應用程式及進階版本的想法都是可能生錢的來源,不過Tone.fm說他們也會試著嘗試廣告的部分。
那如果你不建議的話,我現在就要來去Suffling了。
【評】
這個網站的想法其實和之前我們專題在發想的時候所想的類似,只是我們原本是打算利用Youtube上的各種影片來做到一個BroadCast Website,讓大家無論在何時登入這個網站的話,都可以即時聽到當前伺服器正在播放的歌,然後大家都可以為該影片、音樂做一個即時的回應,直到換歌的時候才刷新回應列表,然後重新開始。
然後不定時就會來一個藍調之夜或是鋼琴之夜,大家只要掛在站上就可以一直聽到各種歌曲而不用換歌,算是一個還蠻有趣的應用,只是沒有去實作就是了XD。
而這個網站目前還是利用自己選定的網站音樂來當做資料庫內的資料,要等到他能夠開放到讓所有的使用者都能自行推薦音樂來源的話才比較可能普遍化,甚至是讓使用者能夠有自己個人化的播放清單才會比較有搞頭,比較成功的例子就是StreamDrag,他是以Youtube的資料為主,然後使用者搭配一組個人帳號就能新建個人的播放清單,因為水管是從Youtube接的,所以至少在載入速度上面就比Shuffler快上許多。
不過雖然如此,他們能夠找出部落格上的音樂資源(不只是MP3這麼簡單而已),並把他們做分類及串接的這個動作是讓我覺得非常難以置信的,因為技術上的實作應該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下次如果你自己有個自己的部落格,而且裡面有放很多音樂資源的話,應該也可以適著嵌入自己的按鈕,讓Shuffler來幫你做個客製化電台吧:]。





